張伯英(1871-1949),原名張啟讓,字勺圃,號雲龍山人,晚號東涯老人。江蘇省銅山縣人。光緒時進士。 張伯英書法,初從顏體,再學魏碑,自成一家。曾主持修編黑龍江省志,煌煌八大冊,62卷,140餘萬字,條分縷析,詞達而理舉,堪稱鴻篇巨著,對地方志和鄉土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又精於金石書畫鑒賞,著有《法書提要》七卷,列舉了自宋至清帖刻512種,詳細分析論及了各家書法流派的優點與不足,洞若觀火,嘉惠後學功不可沒,為我國書法碑帖學界權威名著。他家藏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北魏《張玄墓誌》原拓孤本,後悉數交國家博物館收藏。他最早收存徐州出土的數十塊漢畫像石,建國之初,也囑咐兒子捐獻當地政府。
書法造詣極深,尤以行楷成就最大,自成一家。工於書,書法脫胎於魏碑,結字精整散逸,筆力清厚凝重,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