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鳴鑾(1839-1907),字柳門,號郋亭,一作郇亭,錢塘人,先世由徽經商遷蘇,僑寓吳門。同治四年進士,歷官編修、內閣學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五城團防大臣、吏部右侍郎等。'翁門六子'之首, '後清流'、'帝黨'中堅,與翁同和等人在清末維新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甲午海戰後汪鳴鑾成為翁同和、李鴻藻'反對阻撓《馬關條約》的簽訂、反對割台、拒和再戰'主張的具體實施者,因上書直諫,'切直奏對',1895年被革職永不敘用。後歸杭州書院教席,精於說文之學,能篆書。張公束謂其所補錢警石冷齋勘書圖,秀潤天成,超然塵表,不愧名筆雲。
汪鳴鑾行書七言詩,來源:西泠印社2005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汪鳴鑾楷書臨閣帖軸,故宮博物院藏。
汪鳴鑾書法七言聯
汪鳴鑾致濟之(潘祖謙)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