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篆書書法字帖《碧落文碑》(共5張圖片)

《碧落碑》,全稱《李訓等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此碑刻於唐鹹享元年(670年),位於山西絳州(今絳縣)龍興觀(古稱碧落觀)。

對於碑名的由來,有說是取於碑文中的「棲真碧落」一詞,有的說是因為碑在碧落觀中。此碑高2.26米,寬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總章三年(公元607年),高祖李淵第十一子韓王元嘉的兒子李訓、李誼、李撰、李諶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為篆體,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闕,實有630個字。篆書由誰書寫的很難確定,歷來有很多種說法,不管怎樣,它是唐代篆書書法中的一件精美而又風格獨特的作品。筆畫細挺,線條圓潤,字狹長,有的筆畫、部首仍然保留了大篆字體的象形特徵,讓人想到日月、雲霜、蟲魚等自然界的事物,顯得古樸而有意趣。結體大多上緊下松,左右對稱、平穩,整篇碑文在佈局上整齊嚴格,又具有豐茂古雅的特徵。

碑文
  這些字有的源於殷商甲骨,有的源於周朝鐘鼎,有的則出自秦刻石鼓文及《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該碑還有一個非常獨特之處,即使用了三十多個假借字,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辨識的難度。在碧落碑中,多次出現的同一個字,極少有相同寫法,且字字有源有據。而它用小篆筆法書寫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這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一個創造。而也因於它在書法藝術上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名播宇內,顯於古今,為世人所珍愛。《廣川書跋》說:「篆字奇古,引筆精絕,不類世篆學。」又言:「此碑超出相斯窠臼,筆法已自深穩。」以致「前人論書率歎其妙絕」(《金石錄》)。如果沒有相當的古文和書法功底,實在難以辨識和通讀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後,唐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個名叫鄭承規的人奉命用正書將碑文釋出,刻於另外一石,以便後世識讀和臨摹。《潛研堂金石文跋》中就記載了這件事說,此碑「篆字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讀,賴有鄭承規釋文稍可句讀。……要非精研六書,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來,篆書家奉此為金科玉律,莫敢輕易一字。」
唐代篆書書法《碧落文碑》

唐代篆書書法《碧落文碑》唐代篆書書法《碧落文碑》

唐代篆書書法《碧落文碑》唐代篆書書法《碧落文碑》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