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俯書法真跡賞析《行書十札卷》合裝長卷,紙本25.8×57.3cm不等,上海博物館藏。
趙孟俯是元代書壇當之無愧的領袖。趙孟俯的《行書十札卷》十通尺牘合裝卷,為趙孟俯致好友石民瞻書信九札,致高仁卿一札。石民瞻號汾亭,江蘇人,好書畫,曾為官九江等地。早年便與趙孟俯為友,後成親家。仁卿即高復禮,河南人,官兵部侍郎,是石民瞻親戚。所以趙孟俯、石民瞻、高復禮三人即具友情,亦有親情,關係甚為密切。十件書札原為石民瞻珍藏,其臨歿時贈給友人戴氏;明代,張黼從戴家購得,後張家一直傳遞五代;入清後,是卷為王鴻緒所得,王鴻緒的兒子又將其獻給乾隆帝,因內府貯趙跡甚多,乾隆十六年,本卷又還給王家。後又經潘延齡、羅天池、裴景福、伍元惠等人收藏。全卷橫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卷末後人題跋甚多,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關於十札書信書寫的時間,有的專家認為是趙氏四十六歲至五十六歲時書寫,亦有的專家以為是四十二歲至四十六歲時書寫。儘管這些專家意見不一,但都認為,十札書信系趙氏盛年所書。
這十通書札為親友之間關於家庭瑣事的通信,寫來信手隨意,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養。書卷中真、草間出,映帶勻美,較之正規書作,字形更多抑揚、奇正之態,流溢出溫雅清朗的審美意蘊。筆意婉轉停勻,妍潤多姿,展現出書家一圓、二潤、三熟的獨特藝術風格。
日本出版趙子昂十札法帖詳見: http://www.shici.ltd/news/7829.html
札一
記事頓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俯謹封。孟俯頓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頃旆從一再過吳。何不蒙見過耶.孟俯滯留於此。未得至杭。想彼中事已定.昨承許惠碧盞。至今未拜賜。豈有所待耶。茲因仁卿來。草草數字附問。旦夕到杭。又有承教之便也。不宜。孟俯頓首再拜。十二月廿七日。
札二
孟俯方雨中悶坐。忽得惠字。乃(欲)知為雨小留。同此無類。承示畫梅及觀音像;一如來意。題數字其上。卻用奉納。冀目入。行潦滿道。不敢奉屈。臨紙馳情。不宣。孟俯再拜。民瞻宰公弟侍史。
札三
孟俯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雨個想無他出。能過此談半日否。不別作仁卿弟簡。同此拳拳。不宣。孟俯再拜。十七日。仁卿肯過此。當遣馬去也。
札四
孟俯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俯去年一月間到城中。知旆從榮滿後便還鎮江。自後便不問動靜。欲遣一書承候。又無便可寄。唯有翹佇而已。新春伏計體中安勝。眷輯悉佳。孟俯只留德清山中。終日與松竹為伍。無復一豪榮進之意。若民瞻來杭州。能輟半日暇。便可來小齋一遊觀也。向蒙許惠碧盞。何尚未踐言耶。因便草草具記。拙婦附承嬸子夫人動睜。不宣。人日。孟俯再拜。
札五
孟俯再拜仁卿學士老弟坐右。頃聞旆從到桐川。相望甚邇。何不一過我。殊恨恨也,爾來想動履勝常。聞吾弟有翡翠石。蒙愛若此.能舉以見惠否。不然當奉價拜還。唯慨然至幸。因盛季高便草具狀。未能及其他。不宣。九月廿五日。孟俯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