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行書賞析《宋太醫李君墓誌銘》(共2張圖片)

北宋行書賞析《宋太醫李君墓誌銘》,由舒亶撰文,志文、志蓋皆存,均高77.5厘米、寬92厘米。志石寬大,刻成於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志蓋篆書「宋故李府君墓誌銘」,志銘行書,書法俊美,全文607字,未著書者姓名。慈溪博物館藏。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縣大隱鄉(今屬余姚市大隱鎮)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墓主李交,字敬之,四明人,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太醫,文中著力宣揚了他的孝和仁。志文不落俗套,從自己與李交的交往講起,洋洋灑灑,寫來如一篇紀念散文。
墓誌書法極似蘇軾早期書體,與蘇書《前赤壁賦》墨跡相類似。元符元年蘇軾正貶官於瓊州儋(今海南省儋州市),雖然因政治上落敗而遠離中土,然他的字卻依然被眾多學人所模仿,可見其在當時學界的影響力。舒亶的文章與蘇體的書法珠聯璧合,可謂文、書俱美。

北宋行書賞析《宋太醫李君墓誌銘》

北宋行書賞析《宋太醫李君墓誌銘》

全文:宋太醫李君墓誌銘

通直郎管句杭州洞霄宮騎都尉賜紫金魚袋  舒亶 撰

予嘗怪世之學士大夫,聰明智辯,博極今古,獨於黃帝之書,所謂《難經》、《素問》者,多置不學。莫親於身,莫愛於父母、兄弟、妻子,一有疾則瞪目拱手,以死生聽於眾醫,於養生不既拙矣?

予自家居,因竊有意焉,然恨其書多難考也,頗聞裡有李君交者,嘗受其書於名師,因數以所疑詰之,往往有得於言意之表者。予仲兄嘗得疾,自京師抵淮浙,眾醫莫能用智,君診曰:「無害也,得丹砂可療。」已而得丹砂,驗。一日使診,曰:「有痺證(症)。是當春夏,交發於腰股間。」遂授以數藥,曰:「發則當瘡用是藥。」驗已而信然。此皆予所親嘗試者,推此以觀,君則治他疾可見矣。

君性至孝,事寡母飲食、湯劑,不以付家人。事無可否,一以適親意,為至親年益高,不忍去左右,遠方以疾謁者,多謝弗往也。父捐館之日,才余敝屋數間,□□滿□夫,至君稍廣之,晚乃均以給二兄,獨以其所自致者□其母,鄉人嘗為列其事於州。

君資畏慎,無過行,少學進士,中間州使職醫事,最後龍閣豐公帥河朔,以其裡舊,奏補君太醫助教,其志遂弗就也。然益治書館,置經史,每從士人游,而日夜勸諸子學弗懈也。

君字敬之,世為四明人,三世皆不顯。先娶陳,生子男三人:敬中、勤中、執中,皆業進士,女三人,皆適裡士;晚娶孫,生男三人:修中、瑩中、恬中。享年五十有四,元符改元七月二十七日卒於家。當是時,人病小疫,醫師多以傳氣死者,君曰:「吾母行年九十矣。」遂謝病,杜門不復出。未幾果病,比死,無他語,獨唏噓忍淚,顧其母曰:「不孝也!」鄉人莫不哀之。以其年十二月初八日葬於慈溪縣德門鄉先塋之側,當其葬,敬中實來請銘,銘曰:

竭力以求吾志,以養其親;托術以游於世,以致吾仁。

一鄉之行,匹夫之身,君則多矣,尚何憾於斯人?

刻者陳鉅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