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草隸書法竹簡《神烏傅(賦)》,作於西漢成帝永始年間(公元前16—前13年),墨書竹簡,長22厘米,寬0.9厘米,寫於21根竹簡之上。全篇約六百四十餘字。1993年在江蘇省東海縣溫泉鎮尹灣村漢墓出土。
《神烏傅》的書體為草隸,內容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文學作品,它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生動而悲壯的故事。「神烏傅」三個字,是用楷隸寫成,和東漢碑刻上的隸書沒有什麼不同,它的內容文字用草隸寫成,裡面間有少量行隸。從這裡可以斷定,至少在西漢晚期,隸書已經是楷隸、行隸、草隸各體完備,完全成熟的字體系統了。
現在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學習漢簡對隸書創作的促進作用,並已進行許多有益的實踐,給隸書面貌帶來清新的氣息。草隸、行隸不但可以以新的書體進行書法創作,還可以把它們的因素注入楷隸的創作中去,會使隸書整體面貌更加生動多姿,出現更加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