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鄭文公碑
作者:鄭道昭
年代:南北朝
《鄭文公碑》,即《魏兗州刺史鄭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鄭道昭為了紀念其父所刻。書寫者是鄭羲的兒子鄭道昭。《鄭文公碑》分上下二碑,上碑在山東省平度市天柱山之陽,無碑額,二十行,每行五十字;下碑在山東省掖縣雲峰山之陰,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上下碑的內容基本相同。《鄭文公碑》傳為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他為了傳述其父鄭羲的功德而於魏永平四年(511)刻於摩崖之上。下碑有“滎陽鄭文公之碑”碑額七字。
當時鄭道昭是兗州刺史,剛開始刻在天柱山巔,後來發現掖縣南方雲峰山的石質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稱為上碑,字比較小,因為石質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稱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但並沒有署名,直至阮元親臨摹拓,且考訂為鄭道昭的作品後才受至重視。
鄭文公碑的筆畫有方也有圓,或以側得妍,或以正取勢,混合篆勢、分韻、草情在一體,剛勁姿媚於一身,堪稱不朽。結體寬博,氣魄雄偉。清代包世臣說:“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畫本石鼓,與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體近易見也。”是“真文苑奇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