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雨後帖》,25.7×14.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帖為五行草書尺牘,末款「羲之」,鈴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請藏印。所以鑒為偽書,一是此帖不見於古刻叢帖中,又沒有元以前的題識、記載。清初吳其貞《書畫記》說此帖:「書法有沉重古雅之氣,其紙色是墨水所染者,以為偽物。」安歧《墨緣匯觀》以為是「唐模」。以書法論,運筆流滑,結構鬆懈,雖水平不高,但筆法顯示出的轉折、頓挫自然,是臨寫,而非鉤摹。紙色深褐,顏色呆滯不自然,如吳其貞所言是染舊。二是帖的書紙,經有關專家鑒定,是竹紙,即北宋中期以後才能製造的紙張。三是帖上所鈴藏印,細審「世南」、「貞觀」兩個唐代墨印,都是墨筆畫出的;北宋蘇轍的「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經比較為偽印;只有南宋「紹興」小璽為真印。綜合這幾方面的考鑒,該帖的上限約在北宋末期,是以臨寫的方法偽做出的名人書跡。
釋文:今日雨後未果奉狀,想□能於言話,可定便得書問,永以為訓。妙絕無已,當其使轉。與都下□信,戴適過於□也。羲之。
元代鄧文原書法題跋王羲之《雨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