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行草書法欣賞《爭座位帖》信札拓片14幅+書法題跋圖片9張
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顏真卿寫給定襄王僕射郭英義的書信手稿,故又名《與郭英義書》,它與《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被公認為顏書三稿。顏真卿撰並書,行草書,傳有七紙,約64行古時。「鄉里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又為了獻媚宦官魚朝恩,在菩提寺行及興道之會,兩次把魚朝恩排於尚書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為此顏真卿引歷代及唐代成規抗爭之,寫下此長信。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許多字與行還寫得豪宕盡興,姿態飛動,虎虎有生氣。似乎也顯示了他剛強耿直而樸實敦厚的性格。宋代米芾在《書史》中說:「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信筆疾書,蒼勁古雅,歷來為書家所推崇,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範本之列,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壁」。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
《爭座位帖》原跡已佚,高81厘米,寬152厘米,此石是北宋熙寧間(1068-1077年)據安師文刻本摹刻,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北宋長安安師文以真跡模勒刻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因摹刻精妙且真跡失傳,好事者皆以該本為據輾轉翻刻,故傳世諸本以其最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傳,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鳳。此本43行「出入王命」 之「出」字完好無損,當為南宋所拓。末有清何紹基手書小字長篇詩跋。此作通篇看去,只覺洋洋灑灑、浩無端涯,而深入分析其技法,無一筆無來歷,又無一筆為古人所束縛,可謂觸處成妙、揮手自化,形成了一個嶄新的技巧體系,與前此的任何一家風格都不同,但又似乎完全包容在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