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草書欣賞《上陽台帖》紙本,縱28.5cm,橫38.1cm。5行,共25字。其書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雄健流暢,很符合李白的詩歌風格。題跋包括了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個人的題跋字數,幾乎都是正文的兩倍以上。引首還有乾隆皇帝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觀看過《上陽台帖》後,趙佶的評論是:「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趙佶提到的這件李白行書帖,今天的人們已無緣親見。但趙佶自身書畫造詣極深,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書,可見李白的書法水平確實頗高,飄逸雄健,不流凡俗。
此外,從元代張晏的題跋中,也可略窺李白的書風:「謫仙書傳世絕少,嘗云: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積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嘗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從張晏的題跋中,很容易看出,此帖的書風與影響廣泛的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之風格不同。與其人個性奔放豪邁相一致,李白的書法同樣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此帖曾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代經張晏處,明藏項元汴天籟閣。清代先為安岐所得,再入內府,清末流出宮外。民國時入張伯駒手,建國後獻給中央國務院。1958年此帖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有關資料透露,《上陽台帖》如何從張伯駒手中進入故宮收藏,還有一則佳話。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懷著對毛澤東的崇敬,將《上陽台帖》贈給毛主席。毛澤東喜好書法,收到此帖後十分珍愛,反覆欣賞把玩。1958年,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這件《上陽台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