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華山廟碑》東漢恆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嶽廟中。西嶽廟系漢武帝時所建,名集靈宮, 東漢桓帝時,改稱西嶽廟。廟內保存很多歷代修建和祭祀華山的碑石,其中有著名的《西嶽華山廟碑》。碑文記載了漢代統治者祭山、修廟、祈天求雨等情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時碑毀,或謂碑石在明嘉靖年中,一縣令修西嶽廟石門,碎之為砌石。
現陳列於揚州史公祠內《漢西嶽華廟碑》為清阮元於嘉慶十六年(1811),按"四明本"請蘇州名匠吳國寶在揚州摹刻,並將家藏歐陽修所寫跋文摹刻於碑石缺字處。碑高196厘米,寬98厘米。碑座高55厘米,有蓮瓣紋飾。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麗婉多姿。碑文22行,滿行37字。
《西嶽華山廟碑》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其結體方整勻稱,氣度典雅,點畫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隸書寫成,卻篆意濃厚,兼有楷法,為漢碑佳品。 清代隸書名家金農曾盛讚「華山片石是吾 師」。明郭宗昌《金石史》稱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謂;「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