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漢代簡牘的最早發現者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他第二次中亞之行時(1906—1908),在敦煌西北疏勒河下游三角洲地區,發現了漢代烽燧遺址。
河西簡牘的基本風格可以用率意、質樸、粗獷、健雄八字予以概括。河西簡牘書藝上「八字」特點,是因特有的時代、軍事使命與生存環境諸因素而形成的。河西簡牘大部分發現於漢代敦煌、居延邊塞的城障烽燧遺址,這些文書的草擬者、謄寫者多系邊塞軍事防禦系統、郵驛系統中的下級吏卒。漢簡上所出現的古隸、八分、隸草、章草等字體是這些下層吏卒與民眾,基於軍事形勢的需要,從實用出發,為了書寫簡便而創造出來的。他們「省易」篆書、古隸而創造了隸書,由隸而草,書體演變的真正實踐者是這批廣大的無名書法家,他們在思想上多創新進取,少墨守成規,故其書風必然是率意灑脫,自然流暢,簡古質樸,而少精雕細刻,描頭畫角的廟堂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