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高力士神道碑
作者:張少悌
年代:隋唐
高力士神道碑。據史書記載,高力士死後,唐玄宗遺詔命陪葬於玄宗陵寢———泰陵。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高力士墓前立碑一方。在歷年戰亂中,碑石遭受破壞,清乾隆時,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中曾提及“唐內監高力士墓碑石刻中斷、每行只存二十餘字”。說明此碑在二百多年前已殘缺,只存上半部分。值得慶幸的是,1971年在蒲城縣金粟山泰陵附近,找到殘碑的下半部分,現已接對完好,高力士碑碑身為純色大青石,高四米,寬一點五米。碑文共三十行,每行五十五字,共1650字。碑額題“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贈揚州大督都高公神道碑。”京兆府戶曹參軍李陽冰篆寫。正文為翰林待詔張少梯書。此二人均系當時著名書法家,筆力蒼勁。
碑文分三段。第一段寫高力士的身世:“公本姓馮諱元一。則天聖後賜姓高,改名力士,廣菅潘州人也。其先祖馮盎,五嶺之望族。皇唐初督都廣韶等一十八州,封耿國公。公童齡入侍玉階,則天聖後知必成器,賜以佳名,教以美藝。”說明高力士出身於名門望族,幼年入官,受到武則天的賞識,與唐史記述系嶺南討擊使李千里所進,後被太監高延福收為養子一說,不相符合,有待史學家進一步考證。
第二段記敘高力士的經歷:“武後故,韋氏窺大寶,已成禍梯,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自是之後,恩遇持崇,公卿宰臣,因以決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閒言,遠無橫議。”說明武則天死後,高力士協助唐玄宗平定韋後之亂,取得了玄宗的信任重用。
最後一段敘述高力士晚年:“及後出流巫州,然忠臣之心,常在官室。後聞二帝升遐,絕漿七日,銜哀而死,終於朗州龍興寺,年七十有九,士民聞之,皆為流涕,主上恩深,賜揚州大督都,遺詔陪葬泰陵,沒而不朽。”說明高力士的“忠臣之心”。玄宗對他也是恩禮相加。這塊碑文的重新發現,將有助於客觀公正地重新評價高力士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