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送四十九姪詩帖》》書法欣賞

名稱:《送四十九姪詩帖》
作者:黃庭堅
年代:五代兩宋

黃庭堅《送四十九姪詩帖》

黃庭堅送四十九侄詩》卷 紙本,行楷書,縱35.5cm,橫130.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詩送四十九侄。又姪財相見,何堪舉別觴。共期同奮發,更勉致軒昂。接物宜從厚,修身貴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親旁。
帖後無名款。鑒藏印有“白石山房”、“宋犖審定”、“宣統御覽之寶”。
此帖原為《宋元寶翰》冊之一,後改裝成卷。此詩在《山谷外集》中沒有記載,四十九侄亦無考。該帖字大如拳,結體多取柳公權法,字大方可盡其筆勢。撇捺特長,筆畫多取橫勢,字勢舒展俊朗,跌宕起伏,變化出新,極具挺拔之態。
黃庭堅的書法正如其詩法。張耒評其詩句:“不踐前人舊行跡,獨經斯世擅風流。”用此句評論黃庭堅的書法是很恰當的。
著錄於《裝余偶記》卷五、《石渠寶笈初編》卷一。

  附錄:後花園之美《詩送四十九姪帖》

  以文惹禍

  黃庭堅,字魯直,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時考中了“進士”。由墨跡揣摸黃詩人,一定滿肚子的俏皮話,因為鄙視俗事,大概也有不少的不中聽的言辭,大概也是因此,二次因文字被貶,最終死在異鄉的土地。

  冶別人的長處於一爐

  黃庭堅是蘇軾的學生。不僅詩文出色,與古代的文人相像,甚精書法,而且行草書皆有造詣。因為古代是以毛筆寫字的,詩人好寫詩贈人,書贈時,字要是不好,恐怕太不雅觀,因此古代文人,大多以精通書法為美。黃庭堅學習書法的早期以周越為師,後來學習顏真卿 懷素等,因人的才氣 智慧而不獨學習,最終融別人的長處為己用自成一體,成為“宋四家”之一。

  與生俱來的憂傷

  這幅帖實際是黃庭堅筆錄自己的詩,書贈自已的親姪。初見不能長聚又要分別是一種很令人感傷的事。因此我想,內心傷別離的詩人,以詩文墨寶相贈,彷彿與所別之人長相伴以沖淡別離帶來的不快。此帖的筆法中,可見一氣呵成,可見詩人的黯然的感傷,也可見詩人曾經世事的灑脫,收放有致的修養境界,以及潛心研習所最終在書體中體現出的深厚文人味道的修養。有如相府花園中的花木,品質高貴,但卻嬌嫩、脆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動人的憂鬱。

  皇帝喜愛

  此帖見於《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是宋元時代受人珍視的上品。清代,被刻入了君王的珍覽精品中——《三希堂法帖》第十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