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真跡欣賞(共17張圖片)

龔賢(1618-1689),又名豈賢,字半千,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昆山人,早年曾參加復社活動,明末戰亂時外出漂泊流離,入清隱居不出,居南京清涼山,買畫課徒,生活清苦。性孤僻,與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家。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他與同時活躍於金陵地區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並稱「金陵八家」。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龔賢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龔賢喜用老辣樸拙的筆觸,沉著穩重,禿筆與尖筆兼用。禿筆,取之圓潤蒼勁,勾屋,皴擦,畫樹和點苔蒼老有力。龔賢用筆在主張「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準確、簡練而流暢有變化。畫家程正揆在贈龔賢的詩中道:「鐵干銀鉤老筆翻,力能從簡意能繁」,這很好地點出了龔賢在用筆上的特點和成就。他提出筆法、墨氣、丘壑、氣韻作為畫家四要,主張作畫要中鋒用筆,並且要古、健、老、蒼,才能避免刻、結、板之病,頗為精闢。龔賢用墨,以層層積墨見長,雖不用潑墨,實具有潑墨煙潤淋漓的效果,頗有宋人的用墨特點。其畫山石樹木中鋒用筆,蒼勁古厚,並用積墨法作反覆皴擦積染,多至十幾層,墨色極為濃重,但仍有深淺、濃淡、明暗等細微變化,山石樹木往往渾融一體,僅在陽面或輪廓邊緣處留出些許高光和堅實的輪廓,效果強烈,具有渾厚、蒼秀、沉鬱的獨特風格,成功地表現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潤、幽深的特徵。龔賢作畫最善用墨,主張墨氣要厚、潤,他發展了積墨畫法,龔賢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種蒼潤的境界,他以干筆作墨骨,再以層層皴染包潤之,令山林樹木呈現出鮮潤沉厚的墨韻,使畫面濕潤厚重之感,這種畫法適於表現江南濕意濃重的山水景色,同時也使龔賢的繪畫具有了一種深郁靜穆的格調。龔賢的畫法分兩類,世稱「墨龔」和「白龔」。他善用黑白對比的技法,前者濃密蒼茫,後者簡淡雅潔。他在《半千課徒畫說》中稱:「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利其黑。」又如《平遠小景》圖(冊頁,紙本水墨)中所畫的房屋,簡潔明麗,在周圍筆墨的映襯下,潔白的屋牆似乎透出光亮。此處即用黑白對比的技法。

「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書法欣賞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的南京畫壇是畫家雲集之地。著名的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彼此畫風不盡相同,都負有一定的時譽,世稱「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在明清交替之際萌生,他們經歷了明末政治腐敗、社會黑暗,也身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清初,因此,金陵八家大多隱居不仕,往來江淮一帶,以書畫為生。他們有時聚集一起,以詩畫自娛,在作品中發表自己的政治抱負和藝術主張。
    金陵八家沒有共同風格,各有不同的專長和面貌,各行其是,互不相牟,其中以龔賢為首。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