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真跡欣賞(共9張圖片)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後以字行,改字讓之。江蘇儀征(今江蘇揚州)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書畫,尤精篆刻。少時即追摹秦漢印作,後直接取法鄧石如,得其神髓,又綜合自己的學識,發展完善了「鄧派」篆刻藝術,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吳昌碩評曰:「讓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於秦漢印璽探討極深,故刀法圓轉,無纖曼之氣,氣象駿邁,質而不滯。余嘗語人:學完白不若取徑於讓翁。」吳讓之印作頗能領悟鄧石如的「印從書出」的道理,運刀如筆,迅疾圓轉,痛快淋漓,率直瀟灑,方中寓圓,剛柔相濟。其體勢勁健,舒展飄逸,婀娜多姿,盡展自家篆書委婉流暢的風采,無論朱文白文均功夫精熟,得心應手,技術上已如庖丁解牛。讓翁在繼承鄧完白的基礎上有所創建,特別是那種輕鬆淡蕩的韻味,直達書印合一的神境。
      吳讓之一生治印萬方,聲名顯卓,以致後來學「鄧派」的多捨鄧趨吳,除黃士陵外,吳讓之對同時代的趙之謙、徐三庚,近代吳昌碩,當代韓天衡等書篆名家皆影響甚深。恰如西泠丁輔之以趙之謙筆意為詩贊日:「圓朱入印始趙宋,懷寧布衣人所師。一燈不滅傳薪火,賴有揚州吳讓之。
    以圓朱文篆法入白文印,是吳讓之篆刻的一大特點,一路橫寬豎狹、略帶圓轉筆意的流美風格,和他的朱文印和諧統一。他擅用沖刀淺刻之術,腕虛指實,刀刃披削,其運刀如「神遊太虛,若無所事」。吳讓之治印廣采博汲,不囿成法,在理論上他尊崇師說,但實踐中他又有意和老師的風格拉開距離。近代書畫大家黃賓虹稱吳讓之是「善變者」,他在通力學鄧後,又以自己的善變,發揚出鄧石如「印從書出,書從印入」的新境界,其晚年印作,字法、佈局、行刀、款法自出機杼,以其平正、淡雅、拙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印風格調。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清代吳讓之篆刻作品欣賞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