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書法字帖《熹平石經》(共7張圖片)

漢代隸書《熹平石經》傳為蔡邕書,此石書法字體嚴整勻稱,寬嚴得體,然其法度森嚴,中規入矩,是漢代標準書法,在清中葉之前,此風格一直被奉為習隸之不二法門。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圉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藝術創造
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傳為蔡邕所書。碑石共46個,幾經動亂,原碑早已無存。自宋以來,常有殘石出上,據說現已集存8000多字,字體方正,結構謹嚴,是當時通行的標準字體。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殘石

蔡邕,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初為司徒橋玄屬官,出補平河長。靈帝時召任郎中,校書於東觀,遷議郎。後因彈劫宦官,遭誣陷,流放朔方。遇赦後, 不敢歸里,亡命江湖十餘載。獻帝時,董卓專權,強令邕人都為侍御史,拜左中郎將。遷都 長安後,封高陽鄉候。董卓遭誅後,他亦被捕,死於獄中。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

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博學多識。通經史,喜好數術、 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繪畫,擅長辭章,精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他善於總結前人用 筆經驗,融會貫通,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其書結構嚴整,點畫俯仰,變化自如,有「體法百 變,窮靈盡炒,獨步古今」之譽(唐張懷瓘《書斷》)南朝梁武帝亦稱其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古今書人優劣評》)。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於俗儒芽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邕親自書丹於碑,命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

太學舊址在今洛陽市,碑立太學門前。據說石經立後,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O多輛。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蔡邕不僅是東漢的大書法家,而且是漢代書法理論的集大成者。傳世書論有《篆勢》、 《筆賦》、《筆論》、《九勢》等,尤其是《筆論》和《九勢》,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 地位。其《筆論》開篇就提出「書者,散也」的著名論斷,論述了書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質 ,以及書家創作時應有的精神狀態。隨後則論及書法作品應取法、表現大自然中各種生動 、美好的物象,強調書法藝術應講求形象美。《九勢》首先提出了「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書法美的哲學根據,闡發了漢 字結構本身所蘊含的美感因素。接著,他又闡述了八種運筆規則,要求通過運筆來表現生 動有力的筆勢。故亦有題作《九勢八字訣》的。蔡氏的這些重要思想和觀點,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為中國書法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蔡邕書法《熹平石經》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