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行草書法長卷賞析《鮑照舞鶴賦卷》,縱30.4厘米,橫909.8厘米,崇禎二年(1629)書寫南朝宋詩人鮑照的一篇賦。用筆蒼古渾厚,結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寬疏,注重節奏變化,盤曲鬱結之中愈見氣骨凜然。這是一件一氣呵成、大氣磅礡的力作。從用筆上看,此作不斤斤於點畫的工拙,不講究行筆的「逆人平出」,更不在意筆畫的「藏頭護尾」,而是大膽落筆,信筆由之。但倪元璐又具有很強的控制和擒縱能力。他行筆果敢而不草率,下筆重拙而不粗俗,筆畫圓渾而力量中含。如篇名《舞鶴賦》三個字,筆力遒勁,線條圓渾,但毫無臃腫之病。在書寫過程中,倪元璐習慣用渴筆濃墨,使人能感覺到書寫時下筆的凝重和力度。由於濃墨渴筆,使得線條呈現一種生澀、蒼勁之美。那種克服摩擦力而自然形成的飛白與枯筆,恰恰是一種力量之美,如篇首的「舞鶴」和第二行的「幽」字、第三行的「禽」字、第五行的「指」字等。但倪元璐又不是一味地用渴筆濃墨,而是燥潤相映、濃枯相諧。他好像不大注意墨的濃枯、筆的渴飽,而是順其自然、不加修飾,這就在無意中形成了自然而富有變化的藝術形象。如篇目中的「賦」,第二行的「散」、「徑」、「驗」,第三行的「物」、「偉」等字,都是筆酣墨飽,與其他的渴筆枯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但又不失和諧自然,真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