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無欺–歐陽詢楷書常識淺說

一、楷書的形成與發展
       在歷史上,楷書也叫真書、也叫正書,甚至也有將隸書稱為楷書的,在名稱上不盡一致。楷書作為一種書體,在歷史上肯定是慢慢形成的,而且公認的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時間應該是在東漢時期。傳統的說法是由東漢時期王次仲首創楷書。《宣和書譜》中說:「上谷王次仲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書』即今之正書也」。王次仲,東漢時期書法家,今河北懷來人,首將隸法作楷法,字方八分,稱為「八文書」。
       嚴格講,王次仲當時的楷書有很多隸書的成分,是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的體勢。從體勢上講,和我們見天的楷書並不完全一樣。我們今天所用的楷書叫「今楷」,確切地說,今楷是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寫的楷書仍然是唐代的楷書。
至於說王次仲創造了楷書,我個人覺得有失於公允,我們很難想像,只憑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以完成一種書體的創造和形成,並被後人所公認、所流傳?這應該說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一點也是應該肯定的:在由隸書往楷書方面演變的過程中,王次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一位傑出的代表。
       但不管怎麼說在東漢末年時期,楷書的基本特徵已經形成。
東漢以後,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書法大家,如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等,他們將楷書推到了一個高峰,楷書已經成熟,以至於到了隋唐時期楷書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僅有的變化也就是風格特點上的不同而已+
 
                                二、隋唐時期的楷書
       從總體上看,隋唐以前的楷書在形體上、面貌上比較放縱,飄逸撒放的成分多一些,端莊工整、嚴謹規矩的成分相對地要少一些。到了隋唐時期,楷書在法度上嚴格了起來。隋代在歷史上時間雖然很短,從建朝到消亡僅僅37年。最後一個皇帝隋煬帝楊廣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人品極差,歷史上記載他是弒父奪權、鴆兄圖嫂,在治理國家上一事無成。為了到揚州看花,耗巨資修了一條大運河。但這個皇帝在文才方面很好,就其文學水平,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皇帝。隋朝時間雖然很短,但是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以書取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看你的字寫的好不好,字不好不可以當官。既然有「以書取仕」,就有「以書求仕」的,所以,學習書法成了當官的必修之課,成了當時政府教育機構的必備課程。因此書法也就朝著統一規範、統一標準的方面發展,講求共性,講求法度,講求規矩,成了當時的最高準則。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並極力推廣、帶頭學習臨摹。上行下效,舉國上下,書法大興。要想當官,要想在社會上有地位,要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必須按照當時的統一標準將字寫好,寫不好字,或是胡寫亂畫是根本行不通的。政府提倡什麼,國家就出什麼人才,在唐代初期出現了四大書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唐代中晚期又出現了顏真卿、柳公權、鍾紹京等一大批書家,在他們的努力下,楷書的法度達到了極至,達到了前所未有、後人從未越過的高峰,建立了唐朝尚法的典型,開啟了中國書法楷書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的鼎盛時代。在這個時期,歐陽詢當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他的楷書被後人稱為歐體。
 
                               三、歐陽詢簡介
       歐陽詢、字信本,乳名叫「善奴」,生於公元557年,卒於公元641年,在世84週歲,潭州臨湘人,即今湖南長沙人。其實歐陽詢的祖先在山東,後來做官南下,落在長沙。歐陽詢的祖父歐陽頠,父親歐陽紇,都是陳朝的高官,歐陽紇當時是廣州刺史。在歐陽詢14歲那年,即公元570年,陳宣帝陳須以謀反罪把歐陽詢全家滿門抄斬。當時有一個叫江總的人冒死把歐陽詢私藏了起來,江總與歐陽紇是至交,時任尚書令,也是一位書法家。於是,歐陽詢在少年時期在讀書寫字方面受到江總不少的教育和啟發。

歐陽詢長的偏瘦,相貌不好看,但是他聰穎過人,學習及其用功,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定的影響。成年後結識了一個朋友叫李淵。李淵後來作了唐朝開朝皇帝,也就是唐高祖李淵。李淵很看重歐陽詢的才學,當皇帝後便給歐陽詢在朝中安排了官職。李淵去世後,由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繼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政見上和歐陽詢並不一致,但看在父親李淵的面子上,也念其歐陽詢在書法文才上的成就,給歐陽詢先後封了幾個不小的官職,如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渤海男等等。雖然這些官職都不算太低,但都屬於研究、教育之類的文官,沒有太多的實權。
       歐陽詢少年時期生活坎坷磨難,成年後在仕途上也並不分得志,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與聰明才智用在了學問和書法上。歐陽詢應李淵的邀請主持編寫了唐代大型文獻巨著叫《藝文類聚》共100卷,這部巨著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影響很大,評價很高。另外他的書法在當時被朝野所看重。《新唐書》曾說歐陽詢的書法是「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就是說,歐陽詢當時所寫的書信都被人拿來作為字帖去臨摹、去學習。高麗國還曾派人來向他求字。他一生寫了不少的作品,流傳至今的幾塊碑刻,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從內容上說,都是很有份量的幾塊碑。特別是他寫的定武蘭亭碑,被公認為是碑刻之冠。

  
                             四、歐陽詢的楷書特點
      我們不一一列舉。就他的楷書我們只簡單地歸納一下有以下幾個特點:
1、險峻刻歷、剛勁挺拔;
2、清雅秀麗、瘦健俊美;
3、規矩端正、一絲不苟;
4、大小有法、錯落有致。
       以上特點我們在今後的講座中再一一論述,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總之在學習歐體之前先知道瞭解歐體的特點,對我們的學習大有益處。練字就是練心,把心裡練明白了,字也就寫好了。
 
                       五、學習書法為什麼先學楷書?
   1、學習書法為什麼一入手要先學楷書?看來這個問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有許多人,特別是經常寫字的人,對這個問題也存在著許多誤解和偏見。有的以文字形成脈絡為根據,說中國文字是由古文字到甲骨文,由甲骨文到大篆,由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隸書,由隸書到楷書,是以這個程序形成發展起來的,那麼練字也應按照這個程序去練。kvN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一個是時間問題,人的一生僅有幾十年,生命沒有給我們那麼長的時間。如果我想專攻楷書,照此程序我應從古文字練起,那麼古文、甲骨、大篆、小篆、隸書,然後再到楷書,這幾十年的時間太少了,這是不行的,這是空洞的不切合實際的教條主義;"
       另一個問題是有沒有榜樣可以參照學習?稍懂得點書法常識的人便知道,甲骨文是從請末才被發現的,儘管甲骨文是幾千年前的文字,但在晉唐時期不用說去學習臨摹,甚至連甲骨文是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那時人們見到最早的文字也就是大篆、金文之類的書體。當時的書家以致於後來的書家都沒有按照文字的發展脈絡去練字的先例,所以練字應按照文字的發展脈絡去練,這種說法不能成立。
       有的人說,只寫行書草書,從不寫楷書行不行?當然,這也是可以的,但是,這裡有個層次標準的要求問題,就是說你寫字到底要求自己達到一個什麼水平?許多人寫字也是寫了一輩子,但是就是達不到高層次,寫到一定的時候寫不動了,他的字再也長不上去了,原因是什麼?往往就是楷書的基礎不行所造成的,也就是功底不過關,他的功底已經不夠用了。我們舉目看一看象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趙孟俯、鄭板橋等等,這些一流的書法大家,那一個不都有著雄厚的楷書基礎,那一個不都是因為楷書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產生了自己特有的書體風格呢。所以我們說雖然練字可以不寫楷書,但是沒有楷書基礎的字,水平不會太高。

2、中國文字的發展有一個特點,筆畫越來越簡單,技法越來越複雜,書寫法則與規定難度越來越大。對於那些複雜的書寫技法來說,楷書的出現應該是達到了頂峰。具體地說,楷書囊括了書法中所有的筆法,如藏鋒、露鋒、中鋒、偏鋒、縮鋒、裹鋒、連筆、頓筆、抽筆、斷筆、跪筆、彈筆、懸針、垂露、暗過、淹留、欲豎先橫、欲橫先豎、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陰陽頓挫、俯仰翻合、還有指法、腕法、掌法、身法、撥燈法等等等等。這些技法筆法在楷書中均可用到。先學楷書實際上就是先從規矩入手,先認識和瞭解什麼是共性、什麼是公認的法則?什麼是必要的法度?
 
六、為什麼要學習歐陽詢楷書?
學習書法先從楷書入手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是不是非要先學歐體,這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和客觀條件而定。在學歐體之前有幾個情況需要大家瞭解和參考。
1、歐陽詢在歷史上被列為唐初四大家之首,公認的是「翰墨之冠」。《續書斷》中云:他是「傑出當世,顯名唐初,尺牘所傳,人以為法。」自唐已後,歷代書法家對歐陽詢的讚頌之詞舉不勝舉,當然這些讚頌不單指歐陽詢的楷書,對他的其他書體也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一點我們主要說的是書法界內部對歐陽詢藝術的肯定與公認。PRF
2、自唐以後,歷代學歐者代不乏人,而且是人才濟濟。因為學歐而成名者舉目皆是,自唐以後很多書法大家都有著學習歐體的經歷。實踐證明,學習歐體是通往成功、實現理想的一條可行的道路。:
3、順便再說一下,楷書有四大書體:歐、顏、柳、趙。那麼學其他的楷書可以不可以呢?我的回答是當然可以,不僅可以,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書家,必須要學,要學透學精。並且不僅僅是這幾種書體。只要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都應該學。我本人雖然主要是學歐體,但在以前也曾學過顏體、柳體、趙體,看了我寫的字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依我本人的學習經驗來看,這裡有幾個問題,僅供大家參考。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顏體:顏真卿的是楷書就其功力、水平、對後世的影響和貢獻並不亞於歐陽詢的楷書,自唐代以後,學顏者也是代不乏人,因為學顏而成名者也是大有人在。但我始終認為少年兒童,特別是幾歲的孩子一入手就學顏不太合適,特別是那些女孩子。因顏體的特點是直樸蒼老,古拙大度,敦厚雄偉。就其蒼老古拙這一點年紀太小的孩子恐很難理解,很難領會。倒不如等年紀稍大一點了,有了一定的基礎了再學也不遲。
再說柳體,柳公權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他的楷書骨力遒健,結構嚴謹,用筆方圓兼備,自成一家,世稱柳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但有一個客觀現象是,學柳的人不多,學成了名的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柳體不好,是說為什麼沒有繼承人呢?什麼原因我說不清,但這是個客觀現實,希望大家能瞭解這一點。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趙楷,趙孟俯的書法直追王羲之,不僅在行、草、篆、隸方面,在楷書方面也稱得上是一流高手。他的字瀟灑飄逸,清秀典雅,雍容華貴,遒健挺拔,對後世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但不宜作為初學,趙楷不應是首選的目標。因為他過於放縱,過於瀟灑,個性偏多,共性偏少。初學者還是應先從規矩,先入規範,先找共性為好,待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去研習為好。
歐、顏、柳、趙四大楷書,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特點。但學不好,也容易發生問題,比如:歐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僵,顏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傻,柳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弱,趙體寫不好就顯得特別滑。骨,趙體為肉,是最為理想的書體風格。
以上所談,絕非我個人偏見,大量的實例證明,學習歐楷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入門之路,這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不可以因為個人的好惡而扭曲了藝術的真諦,不可以以自己所能而誤人子弟。

  
七、歐楷應該用什麼筆?
       許多朋友曾問過我這個問題,寫歐體應該用什麼樣的毛筆?是用羊毫的、還是用狼毫的?還有的朋友問我,當時歐陽詢用的是什麼筆?你用的是什麼筆?等等。

       原則上講,用什麼筆是個習慣問題,無論什麼毛的筆,用習慣了自己感覺也就好使了。如若具體地說,那就是羊毫太軟,狼毫太硬。我使用的筆一般都是兼毫,即羊毫狼毫和摻的筆。我個人感覺這種筆相對要好使一些,注意的是筆鋒不要太長,筆毛不要太少。至於歐陽詢當時用的什麼筆已無據可考,但從歷史有關資料來看,大概用的是紫毫筆,也就是兔毫筆。羊毫筆在北宋年間才開始使用,狼毫筆雖然年代比較早,但在宮廷裡,以及那時的統治階級均不用狼毫,都用紫毫。另外,從歐陽詢的筆跡看,也基本可以肯定用的是紫毫筆
       有許多朋友抱怨現在的筆太難用,無論什麼毫的筆,雖然價格不菲,外觀也很好看,但好用的不多。這是個客觀實際情況,我也有同感,我也是一直在為筆的質量發愁。現在市場上賣的這些筆,無論什麼毫的筆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筆寫橫、豎行,寫撇捺不可;有的寫點行,寫鉤挑不可,這是客觀現實。筆的質量問題既是一個制筆人的技術問題,也是制筆人的品質和素質問題。
       為了寫好歐體,您在挑筆的時候一要注意筆桿直不直;二要看筆肚圓不圓;三是筆鋒不可太長;四是寫一筆試一試。寫「九」字鉤便可試出筆的質量。
       寫完字要把毛筆涮出來,一定要洗乾淨,因為墨中有膠,時間長了會損傷筆毛,要養成愛惜筆的習慣。
       另外,對於寫字來說,筆固然是重要的,但和手比起來畢竟是次要的,大家應該相信,同樣一隻筆,拿在不同人的手裡會寫出不同的字。在要解決筆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更要努力解決手的問題。
  
八、關於執筆問題 
       原則上說,無論怎麼執筆,只要將字寫好就是正確的。
執筆問題自古就有爭論,歷史上有的書家告訴人們應怎樣拿筆,還講了許許多多的法則。但也有的書家,比如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只要注意指間不要太緊,掌心不要太實就可以了。實際上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也是有法的,「虛而寬」不也是法嗎。「法」是必要的,「法」就是法則、就是規定、就是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執筆的高度問題,也是眾說不一,但各自都有道理。比如虞世南在《筆髓論》中說:「筆長不過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他說拿筆的位置離筆毛不可高於三寸。寫楷書應在一寸的位置,寫行書應在二寸的位置,寫草書應在三寸的位置,他說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每個人的手大小不一樣,但應基本差不多。
       寫歐楷執筆不可過高,筆管盡量垂直。寫大楷以下的字肘部可以伏案,但盡量使腕部抬高,以不影響揮運為原則
 
九、關於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中最重要的途徑,其宗旨就是要在古人的碑帖中學習技法、法度和理解、把握書法的共性。因為那裡是金山玉海,是無盡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決定一個書家水平的高低,往往都是體現在臨帖的基本功上。請注意的是,我所說的碑帖是指古人遺留下的碑帖,並不是指今人的書法。這是因為一切藝術都是要經由歷史所認可,都要經過時間的濃縮和檢驗。今人的書法尚未經過這一不可缺少的程序,因此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楷模。更何況中國現今的書法正受著經濟大潮的衝擊和影響,已處在歷史上最低谷時期。
       在臨帖的問題上,最容易出錯的就是兩個方面:
一是知難而退。因為臨帖的枯燥和對自由的束縛,是不曾臨過帖的人無法想像和理解的,它是學習書法最大的「屠殺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學者大都「犧牲」到這裡。大都因為困難而退縮,因為枯燥而放棄。
二是糊寫亂畫。同樣是因為忍受不了臨帖的枯燥和約束,卻又自以為是的想著「創新」和「自己風格」,於是便踢開「絆腳石」,打破「舊框框」,盲目地「創」起「新」來。其實準確地說這就是糊寫亂畫。其結果也必然是一事無成。因為任何技藝本領的增進,都是在痛苦的環境中磨練出來的。
       既然是臨帖,就要忠實於帖,不要總是想著怎樣去「改革」它。即使你感到帖上的字並不好看,也不得去改,因為你看到的「不好」,未必就是正確的。不客氣說,凡是經過歷史所認可的碑帖,對我們今人來說,都是難以跨越的高峰,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想去修改或是擯棄,絕對就是一種無知。   
       歷史證明,唯有一樣東西古人沒有給我們留下的空間——那就是書法。
       有初學者問,學習書法是否有捷徑?坦白地說沒有,確實沒有!如非要讓我說出什麼可以稱作捷徑的話,我只能遺憾地說,不走捷徑也許就是最好的捷徑。
       總之,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既科學又嚴肅的問題。特別是楷書,它的端莊和精密,它的高深和廣博,它的嚴整和法度,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懈怠和修正。一切有志於楷書的初學者和研究者,應該首先明瞭的是——楷法無欺!            (根據田英章講課錄音整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