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獻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廣東唯一一位從祀孔廟的明代碩儒,主張學貴知疑、獨立思考,提倡較為自由開放的學風,逐漸形成一個有自己特點的學派,史稱江門學派。字公甫,號石齋,別號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門漁父、南海樵夫、黃雲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稱白沙先生。他的字剛健有力,繼承王羲之等人的雄健風格,改變了元明以來圓滑、軟弱無力的書風,進而使奇戲雄健的書風大行於世。
據陳白沙紀念館梁炳堯館長考證,陳白沙晚年時分,因為他的字很漂亮,很多人求字,但當時嶺南地方遙遠,交通不便,好的毛筆總是買不到。於是他想出用江門當地特有的茅草,束成一束,末端打爛,令茅草的纖維露出來,然後用來寫字。因為茅草的纖維質地較硬,彈性好,茅龍筆介於硬筆與毛筆之間。寫字時須用中鋒行筆,而寫出來的每個字都留有「飛白」,每個字的轉彎之處也是方形,字體剛勁有力,獨成一體。現在陳白沙紀念館裡還展出了這種「茅龍筆」,據說當地政府領導常用這種筆作為禮品贈送給客人,在館裡作為禮品出售,也很受遊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