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書法真跡欣賞(共6張圖片)

趙構(1107-1187)宋高宗,字德基,宋徽宗趙佶第九子,欽宗趙桓弟。15歲封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徽、欽二帝做了俘虜,北宋滅。其時,康王趙構正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擁兵萬人在外。宋舊將臣便擁戴他為皇帝。翌年(1127)五月初一日,21歲的康王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當時稱南京)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構即為高宗。為南宋第一個皇帝。 趙構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戰派將領。但他不是力圖北進收復中原,而是一心想討好金人,南遷後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他為政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納貢稱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成偏安之局。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傚法其書跡。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游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余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占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趙構楷書《徽宗文集序》(局部)紙本 縱27.4厘米 橫137.0厘米 日本文化廳藏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趙構行書《賜岳飛批劄卷》作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台北蘭千山館藏

  趙構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戰派將領,特別對岳飛,他又愛又敬,不要說下的詔書,僅親筆寫給岳飛先生的信,就夠印一本厚厚的書。不但如此,趙構還寫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送給他。以上《賜岳飛批札》是趙構給岳飛親筆信一部分,後署「付岳飛」3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字體介於行楷之間,氣韻清和,顯示作者深厚的書法功力。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趙構行楷書《七言律詩》冊 絹 27.1×48.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墨跡是宋高宗以楷書書寫杜甫的七言律詩(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詩帖」。此一詩帖以中鋒書寫,通幅看來章法疏朗,字體勻稱、圓潤,墨色統一,令人看來賞心悅目。杜甫這首七律的意境如畫,高宗筆墨洗鏈,二者可說是相得益彰。詩後原來還有元代趙孟俯為此詩作的圖,可惜已被人裁去。

  高宗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晚年時退休,這段時期所作的楷書,多典雅圓融,端正停勻,有一種飄逸瀟灑的趣味。這幅作品不僅接近這樣的風格,因詩幅後還有高宗在位時的用印(御書之寶),因此推測它書寫的時間應距退休時間不遠。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七絕天山詩 紈扇 草書 絹本 23.3 x 24.3cm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院藏

宋高宗趙構書法欣賞

趙構《節南山之什圖題詩》(傳) 高26.2cm 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說明】《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圖》卷,絹本,設色,縱26.2cm,橫857.6cm。取《詩經·小雅》中《節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繪成圖,每段前書《詩經》原文,依次為《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書畫均無款印,舊傳宋高宗趙構書文,馬和之作畫。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