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法鑒賞標準的模糊性是「丑書」存在的基本原因
眾所周知,競技體育容易分出勝負,一目瞭然的快慢、高低、多少、遠近為區分勝負提供了無可辯駁的佐證,即使象跳水、衝浪、體操、冰芭中的評分也不難把握;文字、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要分出個優劣真贗也非難事;書法鑒賞則不然,它不可能有體育類明白無誤的量化積分制,又沒有類似其他藝術類的易於接受、被普遍認同的鑒賞標準,沒有成套的系統的有權威性的鑒賞理論。作為一門獨特的線條構造藝術形式,書法的鑒賞有其獨特性。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方可紹於古人,」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王氏的這個觀點歷來受到推崇,且沿襲至今。何為形,何為神,不難說明:點畫線條以及由此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即為「形」,神采意味即為「神」。有形無形、有神無神分辨亦不大難,而在同為有形,同為有神中,何為上形,何為下形,何為優神,何為劣神,卻叫人難以定奪,更何況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反映時代特徵的評價標準。在當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背景下,書藝形式千變萬化,風格千奇百怪,理念千差萬別,書藝何為上,何為美,遠未定論,也很難結論。作為書法特質的兩方面——外在的線條結構和內在的神采,意味二者固有的抽像性,正是書法鑒賞模糊性的源頭。
有人會說,一千個人的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學鑒賞中不也常是仁者見山智者見水嗎?不錯,文藝鑒賞的過程中一定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能動性,然而比較而言,由於書法鑒賞標準業已存在的模糊性,使得書法鑒賞過程中的主觀色彩比包括文藝在內的其他藝術鑒賞的主觀色彩濃烈得多。藝術鑒賞的過程是一個藝術美的普遍規律同欣賞者的主觀性有機融合的過程,由於欣賞者的學識、修養和造詣不盡相同,從藝術中受到的衝擊和濡染會大相逕庭。書法作為眾多藝術門類中獨特的一種,書法美尤其是行草方面 由於普遍規律本身就很難得到確認,因此欣賞過程中片面強調欣賞者的主觀性更加司空見慣。「康熙喜董其昌,乾隆尊趙」不足為奇,各有各的氣質,各有各的意趣,與此同時,書法鑒賞過程中還往往出現「康熙喜董,乾隆厭董;乾隆尊趙,康熙棄趙」的奇特觀象。筆者曾寫了「天道酬勤」的條幅,向一位在全國比賽中屢獲書法大獎的書家求教,書家說不錯,但「天」字沒寫好;而隨後向一位臨池幾十年不輟的書壇宿將請教時,宿將說不行,但「天」字寫得活。這個事兒就有一定典型性,此時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解釋,莫如說是書法鑒賞的模糊性使然。
聰明的「丑書家」們正是熟諳書法鑒賞模糊性這個特點,將書藝生吞活剝,說它一無是處,又煞有介事,說它頭頭是道,又似是而非;而某些編輯、評委們就是因為鑒賞的模糊性而模糊的鑒賞,讓「丑書」頻頻現世。
第二、書法改革的盲目性是「丑書」滋生的主要原因
當今世界,改革浪潮漫卷各行各業的各個角落,各類藝術概莫能外。書法這個古老的線條藝術也面臨一個再審視、再定位、再發展的新局面。書法藝術打上時代烙印,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有不少書家在書藝形式和內容上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而某些「書家」名為改舊革新,實為追趕時髦、耍盡噱頭。首先在書寫工具上徹底革命,甩開毛筆,用手指、頭髮、拖把、掃帚去點、去劃、去掃,接著在書寫格式似乎不能說章法 上摒棄傳統,不圓不方,不橫不豎,林林總總,五彩斑斕。形式上有意的嘗試本無可厚非,一些「書家」,他們全盤否定傳統,全力鼓吹現代意識現代技法,竭力宣揚個性解放,個性張揚和個性表現,但是筆法上求奇,結構上求怪。將古人師法視若草芥,無足重輕,在拿不穩定筆管時便想到突破「窠臼」,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其結果是把書藝弄得面目全非。
書法改革,必須慎重為之,而書法技藝上的改革,尤需慎之又慎。沒有對傳統書法技藝深層次的研習和探究,書法改革只是癡人說夢,勉強而為之也只是空中樓閣。從甲骨文到小篆、到隸書、到楷書,這是不容置疑的書體上的改革,其中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摸索、探究和定型過程。而於同一種類型的書體而言,從王羲之行書的妍美流暢、秀美遒健到顏真卿的圓轉流暢、凝重含蓄到鄭板橋的獨闢蹊徑,匠心獨具,這是一種書藝風格的改革,其中浸潤了書法大家畢生心力,同樣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當今有些「書家」幻想書法改革就像玩魔棒一般,一時一個模樣,幻想畢其功於一役,這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的
第三,書法藝術的功利性是「丑書」蔓延的重要原因
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澎湃,新的價值觀念左右著躁動的人們,藝術被逐漸賦予了新的商品屬性。在這種大變革浪潮的湧動下,真正具有藝術稟性的大師們能從容不迫,應付自如,並固守著孜孜以求的藝術陣地。而那些藝術殿堂外的「大家」們,本來浮躁的心此時更加躁動不安。他們片面理解藝術走向市場的實質,「為藝術而藝術」、「為金錢而藝術」成了他們的行動航標,他們熱衷於經營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短平快頂目。「丑書」便成為他們的首選目標。而早些年某些變質的書法賽又為「丑書」提供了生長壯大的溫床。知情人都知道,前些年裡,各種書法賽多得像天上的星星,縣級市書協常常舉辦全國級書法賽書法展,他們先一本正經地在一些權威報刊上刊登徵稿啟事,拼湊一個所謂的評選委員會,應徵者寄稿後不幾日便被函告已獲獎,但需寄上三、五幾十上百元的參賽費、評審費、出作品集等等。諸如此類的書法賽書法展,毫無遮掩的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其結果褻瀆了藝術,敗壞了藝壇風氣,助長了「丑書家」們急功近利的思想。而「丑書家」此時顯得比誰都慷慨大方,明知是鋪著鮮花的陷阱,卻要義無反顧地往這美麗的陷阱裡跳。在他們看來,花小錢能買來一個可炫耀一生的頭銜。「丑書家」與某些變質的書法賽書法展互為作用,歪曲了藝術的真諦,是導致書壇以丑為美形成一定氣候的重要原因。
要防止和杜絕「丑書」的出現,須從三個方面去努力。一是建立一套客觀的較為準確的書法鑒賞標準,健全書法評價體制。這套標準當然不可能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明晰,但可以努力向一個一加一等於二靠近。明晰了鑒賞標準,既可以讓鑒賞者面對書作自有一把審視標尺,而不致於再如以前諸如「寫得好」、「有點味道」、「有意思」般的含含糊糊,模忽不明,又可以讓書作者增強明辨良莠美醜的能力。二是尊重傳統,重視傳統技藝,書法改革必須以漢字為本。三是整頓書藝市場,還藝術以清新可人的本來面目,拯書藝於金錢至上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