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響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原因分析

 面對草書大展(賽),如何提高當代草書創作水平,是每位草書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草書是五體書法中最能表現作者性情和境界的藝術形式,也是書寫中的最高藝術(應為之一)。書本來是一種漢字簡便實用的快速寫法,隨著書寫的不斷演進發展,草書更加凸顯出其藝術性、可賞性,從而便有了“一筆而成字,筆斷意連,一字百態,萬字皆別”的書體,南北朝時為區別於“章草”,定名為“今草”。“今草”字形變化繁多,又可分為小草與大草,因其寓情隨性、書寫灑脫靈動而引起眾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愛,而其中尤其以大草是最難寫最具藝術性的一種書體,千百年來被稱之為草書大家者卻寥若晨星,以張芝、張旭、懷素和、徐渭為典型代表。如今每屆書法大展(賽),雖然草書作品佔據著相當的比例,但草書的創作水平卻不盡人意,稱得上好的作品少、精品更少。究其原因有三:

  一、認識不足、門外徘徊。個別作者對草書認識膚淺,不講究書寫規矩,認為書寫時任意揮灑,把筆畫連起來別人不認識的書寫就是草書,這種對草書的膚淺理解,在歷屆書法大展(賽)來稿中都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因此被拿下出局。雖然,今天的草書創作已游離實用,以抒情達意為表現手法,逐步走向純藝術化創作道路。可是,也不是個別作者那樣,脫離書寫技能的磨練,忽略深入挖潛傳統法帖,以無序的自由狀態進行自我“藝術”表現,與真正的草書創作追求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創作遠離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屬性。草書藝術不僅是感性的創作,更是理性的藝術,那些不講草法任筆為體的所謂“創作”,是對草書創作的認識誤區,是制約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原因之一。

  二、學養不足、後勁乏力。從歷屆書法大展(賽)中均可看到由文化底蘊不足而暴露出來的問題。比如:在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大展作品中有四十一個錯別字的硬傷;全國第五屆楹聯展仍然存在此類問題。如:文意不通的聯語“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中的“頃”作“傾”。隨意更改的聯語:“數點雨聲約風住,一窗花影月移來”的上句,出自李煜的《蝶戀花》,原句是“數點雨聲風約住”。這樣一改,不僅文意不通,而且也和“月移來”不對仗。對仗不工的聯語:“入畫青山華堂掩映,芳林碧樹玉宇生輝”,“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空碧”宜為“碧空”),“嗜書讀畫居鄰雲鶴,煮酒品茗翰墨陶情”(“居鄰雲鶴”與“翰墨陶情”不對)。這種照抄中出現的硬傷錯誤,直接反映出作者文化素質之匱乏給書法創作帶來的影響。作為一位成功的書法家不僅要有精湛的藝術功力,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來支撐。這一點從歷代書法大家中均可看到,比如張芝、王羲之、張旭、懷素、黃庭堅、張瑞圖、王鐸等。他們不僅是書法家,更是大學問家,草書創作如果失去文人這一最起碼的前提條件,要想追尋到書法這門高級藝術的妙諦,那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從書法的內在屬性來審視書法,首先反映的是作者內在文化素養,而後才是其藝術性,古人說的“先文後墨”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現在書壇存在學養不足、後勁乏力是制約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原因之二。

  三、淺嘗輒止、不思進取。個別作者以自己的作品入了幾次展、獲了幾次獎,或讀了幾篇古詩文,就認為“功成名就”了,上了“書法家的保險箱”,毋需再艱苦跋涉了,不思進取,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輟筆不幹了,放棄了對書法藝術創作的“保鮮”和對傳統文化素養的積累,被當代書法創作週期率擱在了藝術邊緣。當面對書法大展(賽)時,心動而手不敢動,參賽又怕獲不上獎丟面子,就放棄了對書法的再創作。在這一部分人中,有的把書法當作一種賺錢和牟取暴利的工具,不進行藝術研究和再創作,靠吃老本,躺在獲獎證書上,整天想著孔方兄。有的在現有水平上開闢“自留地”給自己的書法風格定型,向職業書家方向轉軌,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創作什麼,他們是以市場需求為創作目標,具有多元創作性,這種以市場需求的多元性創作,制約了草書的創新發展。
  還有個別草書高手,當有了名,有了利,特別是有了錢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創作水平已達頂峰,隨便創作都是大眾認可的高水平,殊不知,書法創作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不及時接收新方法、新理論、新知識,隨時都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古人云:“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藝術技能的積累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一旦在創作“保鮮”認識上出現“斷層”,藝術的鏈條就很難“焊接”。但書法高手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只是名利雙收,不求進取罷了。根據“藝無止境”之理,再看看草書高手的好作品,大多數都在成名之前,成名之後,他們的精品也少了。究其原因是淺嘗輒止、不思進取,輕視草書技法錘煉,脫離書法發展前沿和參賽創作,是影響當代草書創作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三。

  通過以上簡單分析草書創作現狀,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使草書走出創作困境,提高創作水平:
途徑一,克服任筆為體的毛病,努力深入傳統。首先,要提高認草、知草的能力,克服書寫中的隨意性。草書創作不同於其他書體,草書採用了大量的化繁為簡的書寫方法,把許多類似的偏旁部首,都用同一種符號來代替,所以,進行草書創作時要使自己的書寫入帖、入規,不能隨心所欲縱情揮寫,所謂“草書出格,神仙不識”,這個“格”就是草書中的規矩,草書創作不按照草法規矩書寫的草字就是錯字,草書的基本功就是熟記部首和符號的互借,必須將互借符號熟記在胸,才能在創作時得心應手。各級書協組織應建立長期的低價位的或免費的書法培訓中心,讓那些因經濟收入低的書法愛好者也能得到規範化書法訓練,這種帶有普及性質的培訓形式,就是打基礎、練內功、提高膚淺作者認草、知草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對草書藝術認識水平和創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其次,向古人學習要經常化、求深化,是每位書法者的終身之事,要深入挖掘傳統寶藏,入古要深,要會通古人精髓,不可一日不臨帖,不可一日不讀帖,讀帖、臨帖、創作相結合才能生悟。清代書法大家王鐸一日臨帖,一日創作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典範,只有深刻體會練技巧,反覆實踐再認識,才能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才能使草書創作有所發展。再次,要把握草書特點,深刻體會筆法在草書中的使轉,還要重點體會方筆和圓筆在草書創作中的巧妙運用。作品中不能全用方筆,也不能全用圓筆,只有搭配合理才能令作品生輝,提、按、頓、挫是書法線條的韻律表現,沒有提、按、頓、挫,書法就失去了其韻律美。行筆時要注意筆速的疾遲,上字末筆與下字首筆呼應或相牽,線條的粗細變化,若斷若連,虛實筆法都要恰到好處。長畫悠揚,短筆鏗鏘,這也是草書的線條特點。第四,進行草書創作時,書寫內容必須熟記心中,這樣創作時才能氣韻流暢,章法自然,否則,就不會出現心得其妙,筆始入神的效果。熟記草字符號,熟練掌握字法結構和用筆,在錘煉線條質量和章法構成的同時,更要注重用墨的變化,用墨上的突破也是提高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另外,對古人的傳統法帖,今人只有學之、用之、熟練把握之,夯實傳統基礎後,再鬆開束縛的鐐銬,靈活運用傳統進行抒情創作。否則,沒有堅實的傳統書法基礎,是難以提高書法創作水平的。只有以傳統為基礎,才能克服任筆為體的創作現象,才能提高在草書大賽中的創作水平。

 途徑二,加強文化修養,提高創作水平。草書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形式,草書創作是以文化修養做支撐的線條藝術,面對草書作者中的學養問題,學養不足成為制約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瓶頸,只有在學養上加強修煉,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創作水平,學養是一切藝術的母體,脫離學養的草書創作,最終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高二適先生曾說:“光寫字不讀書是字匠。”可見文化修養對一位書家來說是多麼至關重要。書法自古以來,都是圍繞著文化這個核心來運行的,那種對書法技術層面的學習以及對書法線條表層的審美,只是一種膚淺的體悟。對書法的真正理解,是隱含在書法藝術裡的文化內涵,是一種超乎筆畫之外的玄妙,是一個幽深無盡的文化世界,因此書法創作若離開了文化的概念,將失去它一切耀眼的光輝。書寫水平和文學修養,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無法分開,互動共贏,相得益彰。就目前書法大賽中因文學修養不足直接影響到草書創作水平的現象來看,要提高草書創作水平,不但要刻苦臨池,精於臨摹,練好“字內功”;更要研究書理,博通書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加強思想修養和文化藝術修養,修好“字外功”。所謂“字外功”,即學養,主要指書法家的文化藝術修養。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書法家思想境界和文化藝術修養的總和。因為各種科學文化和藝術之間,都是彼此相通、互為滲透、相互作用的。書法理論可以啟發創作靈性,多讀詩書可以培養氣韻、培育情致,因此,書法家必須使自己具有廣泛的藝術修養、豐富的知識積累、寬廣的眼界和胸懷,才是提高草書創作水平的前提,古今書法家的理論和實踐都已充分證明,文化藝術修養是學習書法及進行書藝創作的首要條件。“學富”五要中,有三要是講書法家修養的。一個人在掌握書法技巧之後,書藝水平的高低,則要看學識的深淺。古人云:“胸中有書,下筆自然不俗。”這裡說的胸中有書,除了預想字形和設計書勢以外,還包括書寫者的文學修養。近代柳亞子、弘一法師的書法功夫並不高,但他們文學造詣精深,胸中有書,趣味自然流於筆端,被稱之為一代文人書家。縱觀歷史上的大書法家,無一例外都是大詩人、大學者。我們當代書壇所缺乏的恰恰是“兼文墨”這兩手。書家沒有深厚廣博的文學素養,書法是上不去的。我記得羅楊先生說過一句話:“書到深處是文化,書到極致靠修養。”一語道破了書法藝術的創作真諦。書法技巧通過磨煉是可以無限接近的,而心靈的豐富程度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今天比高低時,只有學問是深不可測的,你達到多高,前面都還有高峰,比如:李白、杜甫、屈原、陶淵明,他們這種高峰就是文學藝術人類思維的發展的標誌性高度,對書法創作來說,只要從中吸取一部分,甚至是很少一部分,就能使書法創作點石成金。由此可見,文學修養不僅能提高草書藝術的品位性,也是提高草書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文化修養才是提高草書創作的根本,讀書與寫字,應“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才能厚積薄發,才能做到“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途徑三,完善會員機制,增加創作動力。首先,要改變有些作者對入幾次展、獲幾次獎,就以為進了“書法家保險箱”的觀念。中國書法家協會應建立會員等級制,每年根據會員參賽入展情況,調整會員等級(就像文藝界的一級演員、二級演員那樣),制定會員等級差制度,是調動那些光想吃老本,不思創作的作者的措施,還可調動曾有創作成績的草書高手參與大賽創作的積極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適當的外部壓力,能激發一個民族的活力。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李廣射虎”的故事……這一切都說明,危機、挑戰,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創作的動力。使淺嘗輒止、不思進取作者也投入到參賽創作中來,以提高草書大賽的創作水平。其次,還需要建立建全創作激勵機制,使作者真正從書法參展中得到益處,從而提高參與書法創作者的積極性。大家都知道,一位成功的書法家,所付出的與其收益的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筆者認為,只要是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展覽,入圍以上的作者都應得到適當的回報,九屆國展給入圍作者提供了一個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條件,那麼,在物質上也應設立一定的獎勵,這種激勵創作措施還應拓展到各級書協,以此來推動全民參與書法創作活動,提高當代草書創作水平。再次,中國書法家協會樹立全國範圍的書法名城、名市和蘭亭中學,這種普及到鄉鎮基層的做法,不僅能使書法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地位,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廣泛傳播、宣傳書法信息,以點帶面普及到全國城、鄉,給信息閉塞的弱勢人群提供一個參與的機會,盡可能讓全國大多數人都知道、都參與,從而築牢普及基礎,繁榮書法創作,只有普及基礎打厚實了,才能真正創造出書法藝術領域的金字塔,才能真正提高草書的創作水平。否則,缺少大眾參與的書法藝術,就會像戲曲一樣走向瀕危。

 草書大賽在即,全國有多少萬個國家級、省級“書法家”會員,然而真正能夠稱得上草書大家的卻沒有多少,只是戴了一頂“書法家”的帽子、自我感覺良好罷了。翻翻二十多年來的大展作品集,便會生出頗多感歎,當初有多少曾經紅極一時的書壇人物被淘汰出局,而始終挺立潮頭的書壇常青樹多屬緊緊拉住古賢之手不放鬆的人,都是講究取法取徑有一定學問的人,都是在古人法帖中始終尋找有別於古人的點滴表現,來完善自己草書創作的人。對於過去雖然是功底深厚的創作高手,面對當今書壇創變頻率這麼快,如不及時給自己補充創作營養,大腦中的創作思維就會“缺氧”,就會在急劇增長的審美時代中將書法人才的價值“蒸發”。就拿春節晚會來說吧,年年有創新,年年都有部分觀眾評價認為今不如昔,這種評價,緣於人們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裡,國民文化素質不斷提升,思維不斷開闊,審美標準也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水平上,對文化藝術的欣賞,也由傳統型向品位型轉變,平庸的藝術已不能滿足大眾與時俱進的欣賞水平。草書是高品位藝術,不能在低層面創作徘徊,否則,“就像發動機缸內的氣門,上上下下十分忙乎,就是沒有新高度”(胡抗美先生語),只有使草書創作緊跟藝術發展前沿,向經典深層掘進,草書才能變得更“好看”、更貼近大眾審美觀,以招回觀眾,才是草書應該具備的創作方向,也才是自己永葆創作青春常在的有效途徑。
從以上現狀分析和解決途徑中得出如下結論:草書創作不同於其他書體,它是由線條符號表現的文字造型,其表現性和藝術性,都是作者內在情感的釋放。所以,草書作者只有具備嫻熟的書寫技巧和深厚的文學修養及對草書大展(賽)的參與意識,才是提高當代草書創作水平的根本途徑。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