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華現代書法教育訪談錄

主講人:鄭曉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採訪人:宋濤(榮寶齋出版社編輯)
宋濤: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文明的發展與開拓,教育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前不久,您在《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了《藝術院校能否培養出藝術大師》等系列文章,重新思考了當代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新的藝術教育觀點。針對當代書法的教育問題,首先請談一談傳統的書法教育和現代書法教育有什麼不同?

  鄭曉華:傳統的書法教育在古代有官學,也有私學。《周禮·地官保氏》稱:「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其中的「書」內容包括文字的識讀與書寫,應該說是貴族子弟啟蒙教育的一個課程。到唐朝,科舉裡面專設書學一科,實際上相當於現在高校的書法專業,為當時的政府培養書法人才。私學是師徒相授,從歷史文獻來看,漢魏以來的師徒相授這條脈絡在歷史上是可以追尋的。有幾個大家族,像衛夫人家就屬於在書法方面是有家學傳承的。私學是一條線,官學是一條線。但是不管官學私學,無論是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階段,它都是基於作為經學的輔助學科,列入「小學」,立足於文字學來教書法。如「六書」的來源,字形的演變,不同的字體,書寫的規範,等等。可以說傳統的漫長的歷史上,在傳統社會,書法的教學基本上是基於這樣以實用為目的的一種教育。

  把書法當作一種藝術來教育,在古代的官學教育當中,我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材料。在私學當中肯定有,因為有一些比較有個性的藝術家,他教授徒弟的時候,可能就比較注重個人表現,這個肯定是會有的。

  那麼我們現代的書法教育和傳統的書法教育有什麼不同?近代以來的中國教育是在西學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西學的教育在學科的劃分上更加注重科學性、系統性、規範性。中國的傳統學科,原來是按經、史、子、集劃分,在學術的分界上可能模糊一些。實際上中國的近代化過程是參照西方科學的分類,對中國傳統的學術進行重組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把這些學科教什麼、怎麼教,都重新規劃了。藝術教育的科學化是近代中國藝術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美術、戲劇、舞蹈、音樂教育,都引進了西方近現代的教育理念,參照相應的教學方法及模式,重新建構了我們中國藝術行業的教育。它們在教育的科學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個比較長足的進步,可以說基本上和國際通行的教育是接軌的。

  中國書法學科由於受「漢字拉丁化」錯誤思潮的影響,在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裡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漢字在某一段時間被認為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障礙,中國文字要走拼音化道路。如果按照這樣一個思路發展,書法就是一個隨著「漢字拉丁化」而自然消亡的藝術。所以我們的書法學科在眾多藝術門類當中,起步最晚。上個世紀60年代有孤老豪傑振臂高呼,嘗試建立大學書法學科,但當時的社會條件不具備,終成絕響。差不多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整體性出現了變化,極左的思想路線得到糾正了,中國文化重新得到重視了,高等書法教育才出現規模化的發展。現在我們高等院校的書法教育基本上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屬於藝術專業院校系統的美院教學思路;一類是擁有多學科的人文學科背景的綜合大學思路;還有一種就是師範院校。因為教育對像、目的不同,各自的學科支撐不一樣,勢必形成各自的特點。

  儘管是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特色,總的來說,中國的書法教育還是延續了一個傳統的教學理念,即「以古為新」,或「承古開新」 ,提倡「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創新」。以傳統經典碑帖為橋樑,在經典臨摹中探索藝術規律。在這個基礎上略作改變,推進一點點,把書法的形式加以個性化改造,形成一種有別於古代的自己的面貌。最典型的就是清代倪後瞻的「九年書法學習理論」,「專一」3年,「博取」3年,然後「融匯」3年,經歷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時代有這樣一批書法家,大家一起來往前推一點點,這個書法藝術就往前發展了。這種臨摹經典、推陳出新的方式,已經有無數成功的書法家走出來了,證明是成功的、是有效的。

  儘管歷史上有這麼多的書法家證明這條路是成功的,是有效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客觀地來分析探討,這種模式它有優點,也有缺點。我覺得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可靠。通過臨摹掌握基本技術,有現成的成功的經典範例在這,亦步亦趨地進去,然後再想辦法出來一點點,它是很保險的,它風險很小。因為它有一個成熟的形式在這做一個框架,然後進入這個成熟的形式裡面,在這個邊緣上再拓展一點點,所以基本沒有失敗的危險。能拓展就拓展,不能拓展就作為古人的一個傳承,技術上達到這麼高的高度也很不容易,都足以使書寫者在書界以此而立身。完全傳承性的或略作拓展的,都可在歷史上立身——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保險。但是它的弱點是拓展的幅度小,創造性不強。因為接受這套理論體系的同時,也被它給約束住了。在此基礎上融匯一點,其跨度是不可能很大的。這是傳統模式的特點

  現代書法教育應該確立一種什麼樣的觀念?近代以來,戲劇、美術、音樂等學科已經參照西方藝術教育理念,建立了比較科學的現代教學方法和思想體系。我覺得,所謂的「科學」,就是「經典」和「規律」剝離:人的思維介入了,智力介入了,對像被分解了,「規律」在抽像概括基礎上得到提煉、總結了。

  實際上,我們的傳統的認知方式是視「經典」和「規律」為合一的:通過臨摹經典原作掌握規律,經典等於規律的範本——在我們的認知體系中,它們是融合為一的,在歷史上它一直如此。所以傳統藝術教育採用了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直接把經典當作規律來學習,學完以後再拓展一點點。這個規律通過經典「植入」你的直覺系統,成為能夠進行自由藝術創造的「你」的一部分。科學的現代方法則不同。它把經典樣式和藝術規律剝離開,把藝術創作涉及到的所有規律都給它提取出來,然後按照一定的科學步驟,循序漸進,分成諸多單元來一步一步地教學,這是一個科學的訓練方法。比如說美術教育對繪畫能力的訓練,先從簡單的造型訓練開始。素描教學,開始時畫一個立體的四邊形,讓你有立體的概念,知道透視的原理。再下來就是畫多邊形、圓的錐形,明暗的過渡複雜了。再複雜就畫石膏像,通過解剖學來瞭解人體結構,熟悉內部骨骼規律,瞭解怎麼樣進行塊面處理。再進一步就是人體寫生,這樣的話,畫畫需要的技術,是通過獨立於經典作品之外的一個學習描繪對象,通過對它一步一步的訓練,而把繪畫的技術給掌握了,而不是通過去描、去臨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經典作品來掌握。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直觀式的臨摹教學和我們近現代的科學教學的一個區別。傳統的教學也有效,但是很難擺脫經典樣式的約束,很容易走經典樣式老路,即使努力改革推進,能推進的也只能是一點點。而那種科學的訓練是把隱藏在經典樣式背後的那些技術給它提取出來,把經典作品擱一邊來進行專門的訓練。科學地一步一步地訓練,一個單元一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都是不複雜的,但是把它疊加到一塊就複雜了。所以今天西方科學、西方藝術教育立足於理性工具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我們書法教育裡面目前還沒有。

  現代書法教育可能有一個任務,就是需要借鑒西方的音樂、美術教育。第一步從最簡單的開始,循序漸進,像上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往上。複雜的技術在科學的分解下就變成了循序漸進的每個階段都不是很難的技術。我們把書法的教育規律也要從經典的作品裡抽像提煉出來。讓經典作品裡面包含的規律、技術剝離出來,設計成科學的循序漸進的訓練系列,通過這個系列掌握書法的技術,而不是去臨摹王羲之、臨摹顏真卿。如果能做到這一步,我覺得書法的訓練就在科學化方面前進了一大步。這樣的話,我們也就擁有了書法教育對於人的能力培養的一個更有效的渠道。每個人掌握了這個技術以後,他不必顧忌是不是和經典相吻合。當他一進入創作,其作品在視覺審美的規律上必然是和經典一致的,是和經典軌道相吻合的(因為這個規律是從經典裡面抽出來的)。而個人的風格、面貌也就可以立足於書法藝術的最高本體——表現人,做自由暢達地表述和演繹。因此,掌握了這種技術以後,按照審美理想再去做一些摸索的時候,可能跨出的跨度就會比我們傳統的模式大得多。這個是現代的科學的分解式書法教育。原始的書法教育是直觀的臨摹,是囫圇吞棗式的整體性灌輸與攝入。要把書法變成一個不臨摹,而是階段性的技術訓練這樣一個系列,把書法教育從臨摹裡面有跨度地提取出來,這可能是我們當代書法教育面臨的一個任務,也需要我們做這樣的探索。

  宋濤:您認為當代書法教育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怎樣才能培養出既能傳承經典、又能開創時代新貌的書法人才?

  鄭曉華: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傳承和開創的關係,很重要。我們過去傳統的樣式,是一種依賴式的,就是依賴經典探索規律。但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我們學習古代藝術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規律,而不是學習古代的樣式,古代的樣式如果學了以後不扔掉的話,那麼是有危害的。孫過庭《書譜》裡說:「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又講到了:「何必刻鶴圖龍,竟慚真體;得魚獲兔,猶吝筌蹄。」就是說學習「鍾張」也好,學習其他人也好,都是為了「得魚獲兔」,就是要掌握基礎、掌握規律,一旦掌握以後,畫的鶴、畫的龍像不像,就沒必要考慮。孫過庭的思想是非常前沿的,他告訴我們其實臨摹經典的目的就是從經典掌握規律,找到藝術真理。如果說學習古代經典的樣式,在這個過程中抓住了樣式及其裡面的規律,但是沒有單獨抓住提取規律,而是被其所承載的樣式所約束,以至於對規律的使用脫離不開樣式,這樣的話,你的創作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創作出來的作品,恐怕只能是改良性的,而不是有跨越性的、有表現的一種形式。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