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墨在墨韻的表現上十分的豐富,能寫出“活”的味道,並且能生出一種舊氣,能達到線條質感強,能有效達到水墨分離的效果。
一、宿墨的製作方法
1、宿墨的製作可以用一得閣自己製作,方法是先把一得閣煮一下,煮至黏糊狀,有時候會看到盆底沉膠糊了,不要緊,這是把一得閣中膠的成分給破壞了,這是第一步。然後把墨諒干,干了再泡開,如此反覆幾次更好用。寫的時候先蘸水,後蘸墨,墨和水的層次便會顯現出來。用有顆粒的宿墨,寫出來的字很有質感。做的時候如果嫌墨少了,千萬不能重新加墨汁。
2、宿墨:將一得閣墨汁倒入瓷碗,擱置於窗台,直至陽光曬成干塊狀(南方的朋友注意氣候),然後加水使用。開始時水量可少一些。寫完後即又可續水,稍加調試即可使用。這樣能達到線條質感強,能有效達到水墨分離的效果。
3、我用墨一般研墨,但我研墨一般不立即就用,而是將墨蓋好後放上一、兩天。用的時候,在旁邊放一碟清水,將筆吃飽墨後,筆尖輕點一下清水再寫。
4、用冷開水磨墨,放置幾天幾夜,等自然干後。[書法用的濕法制宿墨]
5、磨了墨,等墨自然乾透(量要少,要不,怎麼能很快干呢?),再加水重磨,那種顆粒感就出來了,且不臭。[國畫用的濕法制宿墨]
6、磨出來的墨加寫明礬第二天就是宿墨了。
7、先用熱水泡墨條,2、3天後墨條發胖,膠滲出,倒掉水和膠。接著泡幾個回合,墨就泡透了。這時容易臭,需要換涼水,在重複前面。這樣,大部分膠就出來了,墨也損失的差不多了。直到水清了,放多長時間都沒有異味,這就成了————要費很長時間,但保存卻很簡單,只要有水不干就行了。中間過程中,那些黑水有時也可用,膠重,沒有筆痕,有特殊效果。反正墨泡透後,也可以邊做變用————我是怕浪費的------都是好墨做的啊!!一般質次墨無論怎樣做都發臭-------現在還是覺得浪費,不如買老墨,直接用,很好用。
8、拿二塊松煙放在鍋裡一煮,完後找個大口玻璃瓶裝好放在冰箱冷藏,用時挖一些出來,用開水一沖好用的很。
9、把墨塊搗碎後煮(是很臭),然後要放在太陽底下曬。
二、如何用宿墨
制宿墨,感覺寫字最好用松墨,能得沉靜之致。畫嘛,可能油煙101最好。其實如何"宿"墨是一回事,如何用宿墨又是一回事。“用”比起“宿”來,實在更難。
吳山明的"用"和曾的"用"從筆的選擇到筆頭含水、蘸墨都有各自的不同。
好的宿墨是不臭的,保存時間也很長。關鍵在製作過程中脫膠很麻煩,需要不停換水,弄不好會有一個臭的過程,水溫也是關鍵,但最好要在冬季或春秋,這樣不會腐敗,夏天做有時會養出小蟲,有一次就培育出一些,大家稱之為“墨蟲”。需要自己把握才能做好。另外用的時候,用水也是關鍵,吳山明老師就是用水很高明,看得出宿墨質量也好。
宿墨就像金粉,用多了很爛,恰到好處最有韻味。許多人以丙烯,水粉黑代替,但是不如宿墨清透,也不明亮。如果宿墨調膠,墨色顯遲滯些,我想可能用宿墨關鍵在於用清水的功力了。
宿墨裱時會脫墨,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1、用水不到位,墨沒有充分花開。2、裝裱前沒有蒸一蒸或宿墨太厚。
其實買一些好的老墨一樣能有宿墨效果,何必浪費脫膠呢,很麻煩,而且很容易形成宿墨依賴症的。
宿墨可以在實地水墨寫生中很方便,一小瓶宿(不必擔心流出來),一支毛筆,一卷宣紙,一瓶水,拿著一個畫板-------在自然中就畫吧!
黃先生去北京,帶了一口袋墨,約有三斤,都是他自己做的墨,北京的南院書房潮濕,地上鋪著草蓆,黃先生帶去的是竹子做的篾箱子,字畫、書籍和墨都擱裡頭。下雨霉天過後,讓我拿出晾晾去潮,拿出才發現,墨全碎了,原因在於北京春天潮濕,秋天風勁。黃先生說:“這要在歙縣就沒問題,交墨廠回爐,在北京就沒辦法了。你去拿個罐子來將墨繼續搗碎,用水泡起來使用。” 狀如墨糕,兩三斤碎墨,一直帶到杭州還在使用。黃老七十四歲至北京之後變法,使用積墨、宿墨法,黃先生的變法與此事也不無關係。再加上黃老對墨的鑒定在行,還親自製墨,對墨的性能瞭解、掌握。一般人對黃老畫的評價,畫得黑,黑裡透著黑,他們就不考慮黃老親自造墨掌握了墨的性能。王中秀也認同我的觀點,他認為黃老晚年的環境與他的變法有關。
三、關於宿墨的故事----《一宿五十年》
宿墨,就是隔夜墨,隔了不是一夜兩夜,可能十年八年,墨裡面有動物膠,天氣冷暖變遷,蛋白質它會腐敗,那個味道麼,說穿了就是屍臭。不太玩書畫的人也知道,臭墨汁的臭,實在是臭中極品,和米田共不相伯仲。所以歷來對待磨墨,有兩派意見(好比丐幫裡面有污衣幫和淨衣幫,好比上海寫文章的有陳村和孫甘露),一派的意見,有諺語為證:寧肯三天不洗面,不可一天不洗硯,硯台要像特別乾淨,這種意見的持有者,一般都是有錢人,不必自己磨墨洗硯,小書僮伺候著;還有一派,就是黃賓虹大師為代表,不僅留宿墨,還發展出一套藝術理論,宿墨專門有特別的技巧和效果,特稱之為宿墨法,黃大師當初的書房裡面,氣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廣西書法家,書協副主席張羽翔別號張三又名張小弟,飯桌上面對我感慨,結了婚的人,千萬不要在家裡玩宿墨,危險吶。
黃賓虹是不管的,我聽老輩人說,他老人家的書房裡一股宿墨的味道,見朋友來了,很高興的捧出一大卷畫,你挑,隨便挑,人家看他畫的烏漆墨黑,不曉得什麼東西,湊近一聞(那是肯定要後悔的),幾乎昏倒,所以對大師贈畫的要求往往會婉拒。黃賓虹活了九十多歲,聲名遠播,地位日隆,解放以後甚至去過北京和毛澤東乾過杯,可是旁人拿他只當一個做學問的老怪物,有不認識的鐘鼎文字,拿了去請教他,他看看,就認出來了,至於說到他老人家用宿墨畫的畫,太多的專業畫家,都搖頭,說這個人,也會畫畫?那個時候不太有人知道,黃賓虹是徽人,家裡開過墨肆,曾經自己親手點煙做墨,他蓄在硯中的宿墨,都是墨中極品,他出門寫生,也從不用別人的墨,全靠自帶。
年譜上記載,某次冬寒,北京的一個什麼公園辦畫展,實際就是拉幾根鐵絲把畫晾著,和廟會相彷彿,黃賓虹的學生慫恿他拿幾幅畫去,賣了可以添置冬衣,不料只售去一張小畫,黃賓虹就把錢留給學生,囑他買雙棉鞋自穿。
臨終大師遺願,將畢生累積的所有畫稿,詩詞文章手稿,畫作,金石書法,全部捐給國家。嘿嘿,這麼一大堆臭烘烘的東西,捐給誰?浙江美術學院說,哎呀我們這裡地方小,放不下;最後浙江省博物館勉強收下來。黃賓虹再三提到,畫這個東西,要等五十年才看得出價值,因為人事的紛爭已經煙消雲散,可以客觀地評價藝術品質。大師是1955年去世的,2005年中國收藏熱突然勃興,黃賓虹的畫作拍賣價格大漲,正好五十年。(原帖由孔乙己發表)
四、其他用墨的問題
1、同樣的墨汁不同的紙張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泥金紙上面書寫,一般的墨汁干了以後顏色很淺,顯得作品墨色很灰,效果很不好,建議大家嘗試在墨汁中添加一些丙烯顏料,那樣墨色會烏黑發亮。
2、墨色乾燥,會使飛白筆畫凌亂,讓人感覺很乾裂。所以要注意整體效果的濕潤和濃淡變化。當然,墨色太淡也一樣影響效果。